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鲁沙尔镇的兴起与塔尔寺
作者:陈亚艳  年份期号:2008 刊名:青海民族研究 关键词:鲁沙尔镇;塔尔寺;关系 
描述:鲁沙尔镇兴起和发展的独特历史文化特征,在青藏高原城镇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鲁沙尔镇与塔尔寺结缘,城镇因寺院而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青藏高原小城镇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鲁沙尔镇刘琦山神信仰的考察与分析
作者:冉庆美, 张前程, 王克昌  年份期号:2010 刊名:青海民族研究 关键词:山神信仰 多民族地区 刘琦山神 
描述: 刘琦山神是清代中后期以后湟中县普沙尔镇藏、汉、蒙等族人民共同信奉的神灵之一.这一崇拜是在香沙尔镇塔尔寺日益成为佛教圣地的过程中,该地多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该地区多民族对刘琦山神信仰的描述,研究山神崇拜中的民族文化融合,有助于理解一位汉族人物如何在藏传佛教影响巨大的塔尔寺生根并获得快速发展的缘由.
鲁沙尔清真寺坚持团结自养
作者:韩德明  年份期号:1988 刊名:中国穆斯林 关键词:清真寺;穆斯林;伊斯兰教;喇嘛教;塔尔寺;民族;宗教;湟中县 
描述: 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清真寺,坐落在鲁沙尔镇西南角,与我国西北著名的喇嘛教黄教寺院塔尔寺遥遥相望,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该寺现有高目八百多户,五千余人;分属几个教派。清真寺自1979年开放以来,寺管会坚持团结的原则,经常向穆斯林群众宣讲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道理。尽管不同宗教的两个寺院一地并存,而藏、回群众从未出现过不合。伊斯兰教内部,不自立门户,广大穆斯林群众都到寺聚礼;平时的婚丧仪式由鲁沙尔清真寺统一安排,做到团结和睦
青海湟水流域历史文化追忆之二 湟中篇
作者:尚青  年份期号:2011 刊名:历史文化 湟水流域 青海 追忆 中篇 历史故事 河湟文化 英雄人物 关键词:流域 pdf 中篇 历史文化 之二 
描述: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是一个族群集体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的宝。湟中,是我省历史上最早开发的地区,它是河湟文化的摇篮,也是有关青海史籍中记载内容最多的地方。在数千年历史中,在这块土地上,一代代古人筚路蓝缕,前赴后继,不断开发蛮荒土地;一个个英雄人物风云聚会,驰骋疆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说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沦桑遗迹。
青海湟中鲁沙尔银铜器手工艺浅谈
作者:王小明  年份期号:2012 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银铜器 手工艺文化 民俗艺术 
描述: 作为青藏高原视觉造型艺术中重要一类的湟中鲁沙尔银铜器手工艺艺术,在佛教艺术和民族生活艺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以宗教为中心的器物造型,受佛教文化的洗礼,渗透着藏传佛教思想,加之艺人的精心打造,使得民族手工艺保持了艺术的纯粹性,民族情感和文化审美也因之得以升华。
青海湟中方言与明清小说词汇对比分析
作者:李晓慧  年份期号:2017 刊名:西部学刊 关键词:明清小说 湟中方言 词汇 
描述:方言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文化现象,是伴随着民族共同语言而存在的。明初人口大规模西迁,大量汉人迁入位于河湟谷地的青海湟中地区。口语化是白话小说与生俱来的特点,这就使作品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方言的痕迹,所以在读明清小说时会因里面的方言而倍感亲切。随着历史发展、人口迁移,当时人们使用的词语被带到青海地区,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现今明清小说中的不少词汇仍然活跃在湟中方言中。
上页 1 2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