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塔尔寺的兴盛对鲁沙尔地区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
作者:邹晓飞
学位年度:2012-01-01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关键词:政策必要性 社会转型期 鲁沙尔地区 藏传佛教文化
- 描述:宗教作为一个文化解释系统,对于巩固社会控制、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强化特定群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积极有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这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塔尔寺的兴盛如何影响和促进鲁沙尔地区的文化发展为研究个案,重在分析塔尔寺兴盛前后鲁沙尔地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概况及丰富性,即进行前后对比,论述藏传佛教文化对鲁沙尔地区上述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旨在阐明宗教文化在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彰显的特殊意义,也表明我国仍将继续坚持积极有效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政策的必要性。论文最后结合塔尔寺的兴盛对鲁沙尔地区文化发展的影响带来的启示,构建了“人—地—文化”发展模式的设想,并提出相关性建议。
- 塔尔寺景区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
作者:赵倩
学位年度:2017-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关键词:景区 旅游纪念品 塔尔寺
- 描述:塔尔寺景区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 塔尔寺寺院经济之演变
-
作者:赵桐华
学位年度:2005-01-01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关键词:以寺养寺 寺院经济 塔尔寺
- 描述:寺院经济研究,是宗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藏传佛教自创立以来,其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由于是宗喀巴的诞生地有着重要的宗教地位,它的兴盛与衰落反映出各个政权对藏传佛教所采取的政策。塔尔寺自创建以来,其政治和宗教的影响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清朝更是发展到了自己势力的鼎盛时期,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由于它拥有自己强大的寺院经济。本文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基本点,以各个时期的宗教政策的不同探究了塔尔寺寺院经济发展状况和演变的总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各个时期塔尔寺寺院经济的经济结构,并从分配方式、财务管理制度中反映出来塔尔寺的等级制度。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塔尔寺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这不仅使自身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青海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最后本人就塔尔寺寺院经济的发展方向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希望塔尔寺能在“以寺养寺”的新型寺院经经济的模式中走得更好,更远。
- 塔尔寺印经院历史发展及其版本特征研究
-
作者:桑当措
学位年度:2017-01-01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关键词:景区 旅游纪念品 塔尔寺
- 描述:塔尔寺印经院历史发展及其版本特征研究
- 他者眼中的贡本(塔尔寺):19世纪-20世纪中叶汉地旅行者对贡本(塔尔寺)的考察及描述
-
作者:任文姣
学位年度:2012-01-01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关键词:旅行者 20世纪中叶 考察 贡本 19世纪
- 描述:贡本(塔尔寺)被誉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它始建于1379年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上海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等时势,使得内地国人纷纷聚焦西北,西北先后被定为“抗日大后方”和“建国的根据地”。贡本以其宗教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吸引了诸如周希武、马鹤天、林鹏侠、陈赓雅、杨质夫、何正璜、张大千等四十多位官员、学者、艺术家前来考察,他们考察之后的书写作品、画作等代表了当时社会国人对藏地、青海地区尤其是贡本的认知。本文以19世纪-20世纪中叶为研究的时间维度,分四章对这一时期汉地旅行者入贡本考察的背景、经过进行分析和阐述。在写作内容上,本文重点对汉地旅行者的生平、入贡本考察的背景及贡本见闻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是以前研究所忽视的。最后对汉地旅行者在贡本考察研究活动进行民族学意义上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
- 他者眼中的贡本(塔尔寺):19-20世纪中叶汉地旅行者对贡本的考察及描述
-
作者:任文姣
学位年度:2018-11-15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关键词:旅行者 20世纪中叶 考察 贡本 19世纪
- 描述:贡本(塔尔寺)被誉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它始建于1379年,同时它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上海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等时势,使得内地国人纷纷聚焦西北,西北先后被定为“抗日大后方”和“建国的根据地”。贡本以其宗教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吸引了诸如周希武、马鹤天、林鹏侠、陈赓雅、杨质夫、何正璜、张大千等四十多位官员、学者、艺术家前来考察,他们考察之后的书写作品、画作等代表了当时社会国人对藏地、青海地区尤其是贡本的认知。 本文以19世纪-20世纪中叶为研究的时间维度,分四章对这一时期汉地旅行者入贡本考察的背景、经过进行分析和阐述。在写作内容上,本文重点对汉地旅行者的生平、入贡本考察的背景及贡本见闻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是以前研究所忽视的。最后对汉地旅行者在贡本考察研究活动进行民族学意义上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